您当前的位置 :  > 财商

多肽药物设计与AI的创新融合:维亚生物的前沿探索

时间:2025-07-23 来源:维亚生物

上海2025年7月22日 美通社 -- 从司美格鲁肽掀起的“减肥药风暴”到MK-0616的三环肽突破,多肽药物正在重新定义生物医药的边界。当一个60多个氨基酸的分子可以同时靶向4个靶点,当AI算法能够精准预测成环策略的可行性......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一场关于未来药物设计的变局。

维亚生物作为这场变局的见证者和推动者,提供从多肽筛选到PCC的一体化研发服务。在最新推出的维亚医药观系列之《深度对话丨多肽设计与AI的创新路径探析》直播中,维亚剖析了多个突破性案例背后的技术密码,并结合自身成功实践,为业界同仁提供独家的创新视角。错过本期直播的朋友,可以关注维亚生物「视频号」观看精彩回放。

长效化、多靶点设计的新趋势

多肽药物正朝着长效化和多靶点方向发展,这一趋势在最新的研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虽然司美格鲁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研究人员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减肥过程中肌肉流失比例约40%,高于正常节食锻炼的25%。这种非脂肪组织的流失对老年人影响更大,因为肌肉一旦流失很难补回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发人员投入大量精力探索Amylin和Calcitonin靶点。由于这些靶点都具有α螺旋结构,为连用设计提供了可能。通过将GLP-1和Amylin多肽通过连接子(Linker)相连,再连接半衰期延长基团,可形成约60个氨基酸的双重激动剂。更进一步,2024年Pep2Tango公司发表专利,将两边都做成双重激动剂再连接,实现了同时靶向4个靶点的多重激动剂设计。

稳定性大作战

多肽药物最大的挑战在于稳定性问题由于分子量较小,容易被肾脏代谢清除,同时稳定性差,容易被体内各种酶分解。天然的GLP-1半衰期只有几分钟,根本无法直接成药。

突破来自于巧妙的化学修饰策略。利拉鲁肽的研发人员在原肽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含C16脂肪链的侧链,这个侧链可以与血清中的白蛋白进行可逆结合。通过与大分子白蛋白结合,大大延长了半衰期,实现了每日给药一次的目标。司美格鲁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不仅保留了这种策略,还增加了一些标签序列的改进,提高了稳定性和亲和力。

为了解决这些根本性的稳定性问题,业界开发了多种创新的解决方案。比如,非天然氨基酸的应用。维亚生物小分子团队拥有可选择的氨基酸资源,同时计算团队建立了非天然氨基酸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基于天然氨基酸衍生的结构,占据类似的化学空间但具有更强的化学多样性;另一部分则是从FDA批准药物中提取的非天然氨基酸结构,大概有100多个。

这些非天然氨基酸经过完全的参数化处理,在日常设计中可以像天然氨基酸一样使用,甚至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也有完整的力场参数支持,可以直接进行分子动力学采样和亲和力评估。此外,维亚还拥有960个片段化合物库,不仅用于晶体浸泡实验,还可以作为寻找生物电子等排体的重要资源。

针对主链,计算团队也有一系列改造的方法,包括氮甲基化和对天然肽键的杂环引入等。

“AI+”环肽合成策略

在解决稳定性问题的众多策略中,环肽技术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相比线性肽,环肽不仅稳定性更好,亲和力也更强,透膜性也更佳。维亚生物在环肽合成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已合成超过3000条多肽,其中环肽占80%以上。

维亚生物具备多种成环化学策略,其中二硫键成环是最常见的方式。基于巯基的反应包括二硫键、巯醚键、变巯醚键、杂环的SNAr反应、甲巯咪唑反应,以及双键的迈克尔加成反应。此外,酰胺键成环(包括首尾相连和侧链成环)、Click化学反应、烯烃复分解反应等也被广泛应用。

双环肽的合成更具挑战性,不同环化类型的组合形成复杂的双环结构。在合成过程中,即使是简单的二硫键环肽,也可能出现氨基酸消旋等技术问题,需要采用特殊的偶联方式来抑制消旋,确保产品质量。

更重要的是,维亚计算与实验实现了很好的联动。以二硫键成环为例,计算团队会在氨基酸上进行半胱氨酸突变,并进行分子动力学采样,观察这两个突变位点在构象空间中的距离和角度关系以及主要分布。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与已有的成环方式进行匹配,找到最适合的成环策略。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成环反应,只需要将突变的氨基酸换成丙氨酸或带有特定侧链的氨基酸即可。

对于更复杂的情况,比如从头设计环肽时,可以使用Rosetta-KIC(Kinetic Loop Modeling)等经典方法来找出缺失的氨基酸。找到候选序列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包括在非结合的溶液环境中进行采样,计算应变能(strain energy)来评估成环的难易程度。

维亚计算团队会比较未结合状态与复合物结构的构象相似性,确保最终的环肽尽可能接近生物活性构象。这种对构象差异的关注,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熵惩罚,从而提高多肽的亲和力和其他关键性质。

MK-0616设计精髓结构驱动的药化设计

MK-0616作为靶向PCSK9的口服多肽药物,走在了多肽药物设计的前沿。PCSK9对于维亚来说是一个很熟悉的靶点:曾深度参与PCSK9小分子的药物研发,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到三期阶段。

MK-0616最初是从mRNA筛选中得到的单环环肽,后来研发人员将其改造成三环肽,亲和力有了显著提高。从合成化学角度来看,这个分子的合成难度极高,该全合成工作于2025年发表在JACS上。

从复合物结构来看,加入第三个环后的晶体结构与只有两个环时的结构几乎完全重叠,叠合得非常好。这展现了结构生物学与药物化学的完美融合。而维亚生物自成立起就深耕布局这一领域,帮助全球数千家客户攻克结构生物学世界级难题。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向全球客户交付超过82,000+例蛋白结构,研究的药物靶标数量累计突破2,000个,稳居全球蛋白结构解析的制高点前列。

维亚生物的多肽探索路径

筛选技术的多样化发展

随着多肽药物研发的不断发展,研发手段也在不断进步。从实验上来看,传统的方法有噬菌体展示肽库,这个维亚就有。另外,mRNA展示技术因为可以包含天然和非天然氨基酸,在环肽库筛选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还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是DEL环肽库。

维亚生物建立了多代DEL环肽库:第一代由三个building blocks和Click化学关环反应组成,环肽长度在4-17个氨基酸范围内;升级版的DEL环肽库包含四个building blocks和多种关环反应,单环分子库达到5000亿个化合物,双环分子库也有500多亿个化合物。

在设计这些化合物库时,团队特别注重关环反应的产率选择,以确保DNA筛选的成功率。另外,计算与DEL的联动,还包括从前期building blocks的选取(这本身就体现了与靶点相关的依赖性)到后期进一步苗头化合物的富集分析,都需要高精度的计算支持,从而为后续的化合物改造和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头设计的AI新思路

除了筛选以外,维亚计算团队还拥有一整套从头设计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基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的设计、以抗体为起点的设计,以及完全基于AI的从头生成。

环肽作为PPI干扰剂具有独特优势,以临床三期的JNJ-2113为例,维亚通过复合物结构建模发现,其结合的多肽片段与原IL-23 P19蛋白在相同位置具有显著相似性,特别是保守的色氨酸(Tryptophan)结构占据了相似的位置。有趣的是,这个多肽最初也是通过噬菌体展示筛选得到的,呈现出一种殊途同归的效果。

类似的是,以抗体为起点的设计,也涉及到了PPI,本身具有很强的改造空间。维亚可以将单抗切割为VHH,VHH可以进一步减小做成环肽。

还有一种完全的从头生成方式。这种方法只需要靶蛋白的结构信息,做全新的多肽设计。这些方法可以非常灵活地使用,而且后期还可以与药物化学团队深度合作,在药化层面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多肽研发的无限可能

从传统的线性肽到复杂的多环结构,从单一靶点到多靶点协同,从实验室筛选到AI驱动的从头设计,每一个突破都在推动着这个领域向前发展。这场由技术驱动的浪潮才刚刚开始,而维亚生物将继续站在这场浪潮的前沿,与全球合作伙伴一道,探索多肽药物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