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名家展示馆(林莽诗画工作室)五月诗会隆重举行
2025年5月18日,中国新诗名家展示馆(林莽诗画工作室)五月诗会暨白洋淀诗歌群落展示馆揭牌仪式在河北雄安新区安新县白洋淀诗歌文化园隆重举行。
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安新县委书记刘彦涛,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副局长党建伟,安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孙海燕出席会议。
来自全国诗人或评论家:林莽、关仁山、张陵、商震、周敏、谢明洲、孙方杰、李木马、李点、蓝野、陈亮、方石英、林珊、赵思运、张连义、王琦、徐振东、郭兆川、王宁、张劲鹰、石英杰、吴媛、谢虹以及雄安新区及保定的诗人芳影、白小茶、舒娅、花照水等等近百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化盛事。
5月18日上午,五月诗会暨白洋淀诗歌群落展示馆揭牌仪式由孙海燕主持,刘彦涛与张陵为展示馆揭牌。
孙海燕在致辞中表示:展示馆的成立,意味着白洋淀诗歌群落这一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有了专属研究与传播平台,并与今年4月开馆的“荷花淀派文学馆”形成文化呼应,成为白洋淀“双星”文学地标格局。
雄安文学联络组负责人、安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战民(阿民)回顾了中国新诗名家展示馆(林莽诗画工作室)一年来的工作成果,目前,工作室已经拥有新诗名家作品800余册,《诗探索》举办的各个奖项的获奖者诗集近400册,诗歌研究和重要选集300余册,其他诗人诗集近800册,国外诗人选本近百卷,文艺文化理论等学术著作、外国小说、中国古典文学、书画集等近3000册,还有林莽老师捐赠的绘画作品33幅。作室自成立之日起,共举办五期主题诗歌分享会及多场主题文化活动。吸引了包括多位鲁迅文学奖得主在内的诗人学者参与,接待谢冕、舒婷、北岛等诗坛名家到访。已成为雄安新区涵盖诗歌普及、高校研学和公共阅读为一体的重要文化艺术场域。同时,白洋淀诗歌群落展示馆的设立,也是中国新诗名家展示馆(林莽诗画工作室)成立一周年以来的工作延伸和发展。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河北省作协名誉主席关仁山在致辞中高度评价工作室“以新诗为纽带,活化白洋淀诗歌群落的文学遗产”,“既是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承诺”,“传承了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创新精神,传承了荷花淀派的乡土情怀,传承了中国新诗的人文传统”。他祝愿工作室在新的起点上,使诗歌艺术真正回归生活的沃土,走进人民中间。
林莽先生在致辞中以“梦想、价值、希望、感恩”四个关键词分享感悟。他深情回忆了青年时代在白洋淀插队的经历,强调白洋淀诗歌群落与“荷花淀派”一脉相承的文化价值,并提出成立“白洋淀诗歌群落文化研究会”的愿景,呼吁将这一文化品牌发挥出更大的时代价值。
孙海燕在总结中表示,白洋淀孕育了“荷花淀派”与“白洋淀诗歌群落”两大文学现象,如今两大展馆相继落成,将为雄安新区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期待白洋淀成为更多人的“诗与远方”,助力雄安这座“未来之城”书写更绚丽的文学篇章。
揭牌仪式后,与会嘉宾在白洋淀诗歌群落展示馆内观看了《中国新诗名家展示馆暨林莽诗画工作室启动一周年图片展》。图片主要展示中国新诗名家展示馆(林莽诗画工作室)开馆一年来举办的各项文化文学活动中的精彩瞬间。
工作室工作方向座谈会由林莽主持,他首先回顾了工作室成立的初衷和成立一年来的体会与思考。
与会专家强调,白洋淀地区拥有深厚的诗歌文化底蕴,白洋淀诗歌群落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当前文学史对白洋淀诗群的表述尚不完整,应还原其独立价值,而非简单归入朦胧诗范畴。河北大学文学院正筹备“大白洋淀文艺研究中心”,将系统研究白洋淀诗群及林莽诗歌艺术实践的历史贡献。
与会专家提议,将工作室打造成诗歌教学实践基地,借鉴国外现场教学经验,让学生沉浸式感受诗歌魅力。高校应加强与工作室的联动,定期组织学生研学,让文学教育走出课堂,融入鲜活的文化现场。河北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代表也表达了合作意愿,包括开设诗歌专题课程、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愿与工作室长期合作,共同培养青年诗人,推动诗歌研究与传播。
林莽最后透露,工作室将继续接受社会捐赠,扩充图书资源,并探索更大空间,使其成为开放的文化平台。多位诗人、学者当场表示将捐赠书籍,支持工作室发展。
5月18日下午,与会嘉宾参观了“心向往之”的雄安新区部分景点,尤其是在雄安印象展示馆,嘉宾们对“未来之城”有了更准确的理解。
5月18日晚8点,“雪落在初夏的夜晚——白洋淀五月读诗会”在“梅朵咖啡”举行,读诗会由诗人蓝野主持,气氛轻松热烈,与会诗人们兴致勃勃地朗诵了自己的诗作,诗人阿民的两首吉他摇滚歌曲将读诗会推向了高潮。
5月19日,与会嘉宾还乘船深入白洋淀,参观了林莽先生年轻时插队的村子——北何庄,以及白洋淀诗歌群落代表诗人芒克插队的村子——大淀头等,巨大的白洋淀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过去的岁月,也映照着现在和未来。
此次“五月诗会”及相关活动,不仅是对白洋淀文化根脉的守护,更是雄安新区打造“文化高地”的重要实践。随着白洋淀诗歌群落展示馆的开放,与中国新诗名家展示馆(林莽诗画工作室)的持续运营,相信,不断挖掘的人文和诗意资源必将使“白洋淀”这一河北明珠更加璀璨夺目。